AdD : 台北縣八里鄉博物館路 200 號
TeL : (02) 2619 - 1313
BuSiNess HouR : Am 09:30 ~ Pm 17:00 (Sat、Sun ~ Pm 18:00;周一休館)
OffiCiaL WebSiTe : http://www.sshm.tpc.gov.tw (提供線上導覽,作得不錯)
P.s : 免費參觀、可預約導覽、博物館本身設有充足的停車場 (附近民間停車場計次 NT.50,距離較近,或租用腳踏車抵停車費)
HoW To GeT :
- 大眾運輸:捷運關渡站 → 紅 13 路接駁公車 → 十三行博物館
- 自行開車路線一:台 64 線 → 八里交流道 (二公里出口處,出觀音隧道第一個交流道) → 中華路 → 文昌路 → 博物館路 → 十三行博物館
- 自行開車路線二:關渡大橋 → 台 15 線八里方向 → 中華路 → 文昌路 → 博物館路 → 十三行博物館
落成於民國 92 年的十三行博物館,由建築師孫德鴻所設計,採用清水模工法 (即以混凝土灌漿凝固拆模後,不再加任何修飾,完全以混凝土素材來呈現建築本體樣貌) 建構主體,以象徵山與海的建築群,搭配傾斜不正的八角塔,再佐以大片銳角牆面,頗具特色,分別於2002年的台灣建築獎,以及 2003 年的遠東建築獎,均榮獲首獎的肯定。不過最吸引我的,當然還是博物館內有關台灣歷史的記載了,畢竟思考一件事情時,若沒有放入歷史的長河中去探究,所得出的結論必定是淺薄的。
八里汙水處理廠的儲水槽 (左) & 十三行博物館出口 (右)
完全採用清水模工法,據說以此工法築成的建築物體,本身是會呼吸的喔 ~~
所謂的〝會呼吸〞,是說下雨天的時候,牆壁濕的快也乾的快
整個十三行博物館,如果連同戶外場地也算進去,腹地相當廣闊
公設停車位的數量非常充裕,但就是離博物館本身遠了點 (第一停車場除外)
如果不想走太遠,博物館旁有私人停車場,花點錢 (NT.50,計次) 就可解決了,
或是用餐、租腳踏車抵停車費也行
當年開挖十三行遺跡的模擬狀況 (右圖是從四樓俯拍)
十三行人的埋葬模式很特別,都是屈膝側身面向大海;同時也有不少陪葬物品
說起距今 500 ~ 1800 年前 (約是漢朝到明朝之間) 的十三行遺址被發現的過程,還真的蠻奇特的。據說當年是一位飛官在執行飛航任務時,飛過遺址上方突然發現羅盤不靈了,研判該地蘊藏有大量的含鐵物質,後來協同考古專家開挖,才發現了這處珍貴的遺址。十三行遺址也是目前台灣本土發掘到唯一擁有煉鐵技術的族群,同時也會與台灣本島外的其他民族進行貿易行為 (遺址有發現到唐、宋、元、明的錢幣)。之所以命名為十三行,是因為考古學發現習慣以最小的地域名稱來命名,而當地在過去有十三家行莊,因而命名。
從 2 樓展場攀上 4 樓的時空走廊,可以透過強化玻璃所構成的地板
低頭俯瞰開挖十三行遺跡的模擬狀況
在爬上 4 樓時空走廊的過程中,別忘了遠眺一旁的台北港
這還是我第一次聽到台北港這個名稱ㄟ,看來我也是孤陋寡聞的人了 ~~
十三行人居住方式跟其他熱帶、亞熱帶住民相同,都是干欄式建築 (上圖),也就是屋底會撐高,與地面有距離
除了十三行文化之外,台灣本島還有許多其他的文化遺址,例如長濱文化、牛罵頭文化、大坌坑文化等等
在在都說明了,除了山地文化之外,台灣平地區域本身也擁有獨特的在地文化
由於整個十三行園區很大,而且旁邊有許多的腳踏車出租店
因此如果時間充裕的話,不妨在這騎個腳踏車,逍遙遊一下
~~~~~~ 延伸閱讀 ~~~~~~
※ 到八里,你還可以:
〈新北市‧八里〉芭達桑原住民主題餐廳 Badasan Aboriginal Restaurant
※ 如果時間充裕,不妨順遊淡水的:
〈淡水‧小白宮〉淡水河邊餐廳 The River Restaurant & Coffe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