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原文】-----


INTRO: Visibility plunges in
Indonesia as forest fires continue to rage across the country.


STORY: Visibility plunged to as low as 30 metres in parts of Indonesia on Sunday (October 8) as fires in Indonesia sent acrid smoke across the nation and neighbouring countries.
 
 

The thick haze(
霾害) has thrown air travel into chaos and disrupted river traffic as authorities tried to prevent accidents. 

Timber and oil plantation companies are accused of lighting fires to clear land for planting. But the fires sometimes get out of control and spread into forests or set large areas of peat on fire.
 

Farmers, too, use slash-and-burn methods, a traditional practice magnified by a growing population, demand for land and vast areas of forest that have been cleared in recent decades.
 

The smoky haze occurs every year during the dry season on the Indonesian island of Sumatra
(蘇門達臘島) as well across large parts of Indonesia's portion(部份) of Borneo(婆羅洲), prompting protests from neighbouring Malaysia and Singapore. 

This year's worsening haze has rekindled(喚起) memories of a choking(令人窒息的) cloud (雲狀物)of smoke(煙霧) that covered large areas of Southeast Asia(東南亞) in 1997-98, sickening large numbers of people and costing local economies billions of dollars.


-----【初譯】-----

【主播】印尼森林多處火災肆虐,導致印尼部份地區能見度驟減 

【配音】印尼地區的多處火災,不僅引起了刺激性的煙霧瀰漫印尼全國與鄰近國家,同時也造成星期天(108)印尼部份地區的能見度低於30公尺。 

雖然有關當局努力設法阻止事故發生,但濃厚的霾害不僅使空中交通大亂,同時也讓河運陷入一片混亂。

木材公司與棕油採集公司為了栽種作物,採用放火整地的方式。有時候所放的火會失去控制,流竄進入森林,引起森林多處火災,這被認為是引起霾害的原因之一。

農民們所採用的傳統燒墾方式,同樣也被認為是引起霾害的原因之一。隨著近數十年人口的成長,對於耕地的需求也隨之增加,使得森林被以燒墾方式進行清理的範圍,也隨之擴大。 

煙霧瀰漫的霾害,在每年的乾季形成於蘇門達臘島
(Sumatra),並擴及婆羅洲的絕大多數地方,同時也激起了鄰近國家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對於嚴重的霾害表達抗議。 

今年變得更加嚴重的霾害,喚起了人們對於
199798年間,那場覆蓋了東南亞絕大多數地區的濃霧的記憶。這場濃霧濃厚的令人快要窒息,造成了很多人生病,並且對當地經濟造成極大的損失。



-----【正式新聞稿】-----

【標題】印尼森林多處火災肆虐   在線 下載

【報導內容】星期天(10月8日)印尼部分地區發生火災,導致煙霧彌漫印尼全國与鄰近國家,可見度也跌倒30米以內。

雖然有關當局努力設法阻止事故發生,但濃厚的霾害不僅使航空交通大亂,同時也讓河運陷入一片混亂。

木材公司与棕櫚油采集公司為了栽种作物,采用放火整地的方式,但有時因失去控制,而引起森林大火。農民所采用的傳統燒墾方式,也被認為是引起霾害的原因之一。

煙霧彌漫的霾害,在每年的乾季形成於蘇門達腊島(Sumatra),并擴及婆羅洲的絕大多數地方,同時也引來鄰國馬來西亞与新加坡的抗議。

今年變得更加嚴重的霾害,喚起了人們對於1997到98年間,那場覆蓋了東南亞絕大多數地區的濃霧的記憶。這場濃霧濃厚的令人快要窒息,造成了很多人生病,并且對當地經濟造成極大的損失。



                     ※  正式新聞稿,取自新唐人電視台官網



-----【相關報導 ─ BBC】-----

【標題】印尼燒荒煙霧蔓延 新馬兩國受影響

【報導內容】
新加坡港口內的船只被濃煙籠罩
新加坡被濃煙籠罩,污染指數接近最嚴重程度
印度尼西亞森林燒荒煙霧繼續蔓延,使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受到影響。新加坡發出健康警報。

新加坡環保當局告誡有心臟和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士減少體力和戶外活動。

新加坡空氣污染指數達到1997年以來最嚴重紀錄。

在印尼蘇門答臘島,小學生已經開始戴口罩。

在煙霧嚴重的地區,能見度已經下降到不足100米,一些航班已經被取消。

上周,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舉行了抗議活動,呼吁當局禁止森林燒荒。

印尼一些地方燒荒引起的煙霧繼續惡化,許多地區空氣質素下降到不健康水平,迄今許多學校不得不繼續停課。

濃煙影響到鄰國,印尼政府被批評為遏制煙霧不力。

據稱,印尼有55.7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的天空煙霧密布。在林火災區,消防員們正24小時不停地扑滅山火。

在加里曼丹,几百名消防員在警察和志愿者幫助下,繼續滅火。林業部發言人說,至少有200名消防員在西加里曼丹首府坤甸的火災現場。

蘇門答臘和加里曼丹的煙霧,都是農民和農業公司為了種植油棕,放火清理土地造成的。

環境機構報告說在該地區有500到2000千個火點在燃燒。

1997年印尼的煙霧危機最為嚴重,導致東南亞大部分地區被嗆人的濃煙所籠罩,給當地經濟造成几十億美元的損失。


                            ※ 本篇 BBC 報導,取自BBC官網



-----【補充常識 ─ 油棕(櫚)】-----

油棕櫚是棕櫚科兩種產油植物的統稱,屬於經濟作物。分為兩種,一種是原產於西非的非洲油棕櫚,分佈範圍為安哥拉至甘比亞的西非地區、以及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另一種是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的美洲油棕櫚(又稱黑果棕櫚)。

野生非洲油棕櫚樹為單莖,高可達20米。羽狀葉,開許多簇狀密生小花,花為三萼三瓣。果實在開花6個月後成熟,簇生於短枝上,單個果實呈卵圓狀,長約4厘米,成熟時為黑色,基部為紅色。果肉和果核均含有大量油脂。單株樹的產果量為2至12簇不等,隨樹齡增長而逐年增加,每簇重15至25公斤。美洲油棕櫚樹幹沿地面匍生,葉片大而寬闊,但花、果與非洲油棕櫚相似。

西非地區傳統的棕櫚油提取方法是先將果實搗碎、煮熟,破壞其果肉內的脂解酶,再加熱後即可取下析出的凝皮狀油脂。這種方法可以提取果實內50%至55%的油脂,稱為「軟式加工法」。後來對這種方法加以改進,加入酵母並用沸水煮,利用更高的溫度提取更多(可達65%)的油脂,這一方法被稱為「硬式加工法」。這兩種方法都只能提取果肉內的油脂。歐洲人引入榨油機以及汽油溶脂等方法後,油脂提取率升至90%以上。油棕櫚的果仁和果殼纖維富含油脂,可以提取果仁油和囊果被油,但其成分與果肉中所含油脂不同。

油棕櫚是油料作物種產油量最高的一種,經濟種植平均每公頃產油約1噸。

棕櫚油中含有胡蘿蔔素,因此顏色較深。其成分包括43%的飽和脂肪酸、43%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13%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K和其他元素。由於其果實含油量甚高,因此被許多動物食用,甚至包括兩種食肉鳥類——禿鷹和鷂。

在非洲,人們取果仁油作為日用烹飪油。

在工業上,果仁油被用於製造人造黃油、巧克力、冰淇淋和食用油脂,果仁渣餅用作飼料。果肉油被廣泛應用於製造肥皂、香皂、蠟燭、清潔劑、潤滑油、甘油、顏料、化妝品、髮膏、鐵器防銹劑及汽車燃料。果殼可用來作燃料及鋪油棕園內的路.棕油可提煉維生素、蛋白質、抗生素等。 


                       ※ 本補充知識,取自雅虎奇摩知識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701009 的頭像
    pa701009

    化為六月息

    pa701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