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每每發生空難事件時,媒體都會對「空難三主軸」進行大肆報導:機上人員生還情況、飛安事故原因調查、善後處理情形。簡單講,這一切其實都圍繞在「責任歸屬」此一核心議題上。現在,讓我們根據媒體所發布的資訊,對這次820的華航那霸空難,進行一番檢視:
一、機上人員生還情況 ─ 乘客、機組人員165人全身而退
多數媒體、大眾輿論對華航機組人員這次的危機處理能力,都予以高度的肯定 ( 歐美媒體以「快樂結局」、「奇蹟」來形容這次的意外 )。儘管,在處理流程上,不免有些小缺失 ( 未完全遵照華航空難處理標準流程、被批評反應慢半拍 ) ,但從整體看來,瑕不掩瑜,機組人員功不可沒。當然,機上乘客在這起事件中表現出來的冷靜與配合,也是讓整起空難能有圓滿結局的重要因素。
二、飛安事故原因調查 ─ 初步研判,一枚螺絲帽脫軌錯位釀成災害
根據飛安會執行長的說法,造成螺帽錯位的原因,可能包括設計不當、製造瑕疵與維修問題,其中換錯零件的「可能性很低」,而且波音同型飛機已發生過兩起相同情況的案例。至於最終拍板定案的結論,則尚待飛安紀錄器解讀報告的出爐。
三、善後處理 ─ 華航發給行程慰問金
由於乘客均安,華航方面給予經濟艙乘客每人六萬五千,商務艙每人八萬的「行程慰問金」。不過,總有人認為這樣的理賠是不夠的,也因此,最終理賠金額,似乎仍是媒體未來報導的題材。
相信對於許多五、六、七年級生來說,有一部經典的電影是大家共同的回憶 ─「鐵達尼號」。片中男女主角可歌可泣的真情流露,自為人所津津樂道,但隱藏於故事背後的人性探討,其實更值得你我思索。
還記得那位到最後一刻都不願棄船逃生,最後與鐵達尼號共沉大海的船長嗎?他那忠於職守的表現與精神,不正好跟那霸空難危機處理中的機長猶建國相吻合。猶建國等到機上全體人員都平安逃生後,才跳離客機,與死神僅有五秒之隔。此外,在鐵達尼號撞上冰山後,船上乘客慌亂求生,卻有一群音樂家極力以音樂安撫乘客情緒,並且撐到最後一刻,方才離船逃生,這也是難人可貴的表現,而華航機組人員不都是如此嗎?
在遇上生死一瞬間之際,人人本性浮現,有人為私為己,卻也有人為公忘我。本次華航機組人員的表現,正好將人性的光明美好的一面發揮出來。事發當時,他們不僅先他後我,並且相互協力、團結合作,忠於職守;事發之後,則不居功,值得讚許。至於華航在機組維修、保養上,是否有什麼差池,就尚待飛安報告出爐後,再行評論吧!
另一方面,由於本次空難幸未造成人員傷亡,因此理賠金額似乎是比較容易處理的事後課題。但是,無論是何起空難,究竟應該賠償多少才算合理,又是合誰的理,航空公司與乘客之間往往都需要對簿公堂,才能畫下句號。
我們當然認為航空公司確實應該負起飛安的責任,但我們也應該明白,沒有人會故意希望發生空難,因此我們也不禁要問,究竟空難的事後賠償目地為何?是對死者的憑弔?還是生者慰問?抑或遺族的安撫?生命很可貴,貴在不可恢復性,因而無價。可當訴諸法院之際,生命便不再是無價的了,他被社經地位、工作職稱等等予以衡量,令人情何以堪?
我們當然認為航空公司確實應該負起飛安的責任,但我們也應該明白,沒有人會故意希望發生空難,因此我們不禁要問,究竟為空難事後賠償打官司的目地為何?是為了敦促航空公司更加注重飛安的懲罰性賠償?還是對於死者的不捨?抑或遺族對於金錢的執著?生命很可貴,貴在不可恢復性,因而無價。可當訴諸法院之際,生命便不再是無價的了,他被社經地位、工作職稱等等予以衡量,令人情何以堪?』
最後,回顧華航從創立到如今的發展過程,屢屢發生重大飛安事故。服務業是以客為尊的,當然包括提供顧客安全舒適的服務品質,而航空運輸業又是服務業的分支,因此,飛航前的層層縝密檢查、應付突發狀況的訓練與能力培養、事故發生後的檢討改進,都是不可忽視的環節。期許未來的華航,能提供旅客更高品質的飛安保證,而這也才是貨真價實的以客為尊。
※ 正式稿載於:大紀元時報台灣版
--------【寫在最後】--------
這又是另一次神奇的投稿經驗。
原先主編邀稿時,我還一再拒絕的,一來我對於飛機沒什麼研究,二來我對整起事件沒啥頭緒。不過主編群很細心,把相關資訊都整理出來了,這也讓我找不到拒絕的理由,因而催生了這篇稿件,另一篇讀者投書類型的稿件。
於是,我用自己有限的腦袋開始思索著要如何動筆,我想還是剖析剖析有趣的人性 ( human nature ) 吧!
在這當中有跟主編討論過內容,感謝主編給我意見、指導,否則成文真的頗有難度的。
不過老實說,我覺的這次寫的真的.....,自己也下筆的膽顫、心驚、肉跳地,如果有幸看到這篇文章,就索性笑一笑吧!
留言列表